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性质:《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是对管理学最一般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同时为该专业的后续管理课程如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无论任何组织,只要存在集体活动,就有管理问题。而无论任何类型的组织管理都有相通之处,都要遵循共同的规律。管理学基础正是为各项专业管理奠定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一门管理理论基础课。
2.任务: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以基层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按照“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就成为该课程最为重要的任务。
二、课程的教学方法说明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学生以练为主。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模拟实践,或称“准实践”,是一种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一种特定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调查与访问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4、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5、融教书育人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当中。通过选用与设计优秀工商企业的职业道德、管理伦理,肩负起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等案例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
(1)理解概念、注重能力
(2)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3)实行全程化考核。
2、考核比例:平时(40%)+期末(60%)
平时考核(课堂发言、出缺勤、知识速测、课后作业、课外实践等)
期末考核(选择判断题、问答分析题、情景模拟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
四、教学辅助资料
1、《管理学案例集》
2、《管理学习题集》
3、《管理学实训指导书》
4、管理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参考资料
1、(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 管理学 第四版 黄卫伟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王凤彬 李东编著 管理学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
3、宋克勤主编 黄雁芳 管理学教程案例集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凤彬,朱克强编著 管理学教学案例精选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5、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4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