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问者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在专业建设中,为力求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我们非常强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创建数控实训中心的同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模块式教学法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典型零件加工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2现场教学法——将实训地点设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企业现场进行,由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共同承担实训任务,采用现场大量“实例”,以零件数控加工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并将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学生一边听、一边练,使抽象、枯燥的课堂变的直观具体,生动形象,不但缩短了理论教学时间,还普遍提高了教学质量。

3)讨论式教学  这种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分组准备并派出代表在班上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争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如果统一不了,不同的观点可以允许存在,以后继续讨论,甚至保留。例如对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设计的讨论。

4)案例教学模式  针对实际加工例子进行教学实训,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明确;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能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等等。

5)虚拟环境教学模式  数控设备价钱昂贵,资源毕竟是有限,虚拟环境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我们CAD/CAM软件进行刀具路径仿真加工,用华中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仿真,即可解决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有可保证数控机床设备的安全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6)体验教学模式----顶岗实习

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接受锻炼创造了机会,也为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了零距离机会,采用体验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此期间的心理体验是强烈的,其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检验有效而实在,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职责产生认同甚至内化。如在毕业设计中,在数控编程的相关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2、上课学生规模

以上教学方法,是本课程在我校开设以来不断调整、改进和总结的结果,是行之有效的。目前,已在机电、机制、数控等专业中得到全面运用,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是2000多人。

3.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建设与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时,注意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结合多年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首先编写文字教材。其次,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抓住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适于用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的形式表达的内容,制作配套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数控加工技术的实用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习者,通过例题的学习以及练习的训练,从而掌握数控加工设备的应用方法。第三,根据本课程大纲要求,教学实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而这一环节,由于涉及的数控设备价值较高,难于配套齐全,以满足实训要求,所以往往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而,制作实训指导的CAI课件是本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将依托攀钢,抓住典型、常用数控加工装备,使本项目充分反映数控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依托企业,到生产现场组织教学,请具有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资格的教师或现场工程师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现场教学。结合教师的现场讲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现场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一方面充分掌握书本理论知识,同时吸收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们尽快熟悉岗位提供有力保证。

3)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料

给学生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学校提供同方、万方数据资源和各种工具书供学生学习参考,教师给学生提供十几个与数控加工技术有关的网站和论坛地址。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问题通过查找上述资源或工具书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作业改革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后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后的作业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实例分析:教师通过收集大量企业实际生产的典型及特殊零件,布置给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将分析处理结果与企业采取的加工方法相比较,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现状分析彼此的利弊,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发动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收集相关的实例,然后在班级共享,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社会调查研究:利用周末或长假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特别是同类产品在不同企业为什么会采取不完全相同的制造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入到不同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返校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调查分析报告,从而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无纸化网上作业:利用学生喜好上网的特点,我们在课程网站上适当布置一些网上作业,让学生到网上进行答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得到了大大提高。

    5)考试改革

 理论考试实行“考教分离”,即由本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及考试大纲编写试题,建立课程考核题库,课程结业时直接从题库中随机抽题作为课程理论考试试卷,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考核采取考核与取证并举的方式。本课程结束后,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劳动部数控加工中级证书的鉴定考核,学生经过培养后,大部分学生均可通过劳动部门数控加工中级证书的认证。